土伦杯中国1比0巴西-十四场胜负彩开奖-新浪体育胜负彩-新浪手机网nba|www.ymd123.com

壹加壹文化傳播

如何提高質量,如何活躍居民消費我們已經進入一個該考慮如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文化消費需求的階段。

中國文化產業于2000年正式提出完成合法化進程,于2003年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啟動而開始提速發展,于2008年納入國家產業振興計劃而確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目標,13年來可謂“狂飆突進”,一派“熱運行”景象。隨著“十一五”結束和“十二五”開局,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正在“進入拐點”。

“進入拐點”的依據有三:文化產業的發展速度正在回落;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式正在轉變;文化產業的管理模式正在變革。

首先是速度。2004年以來,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從3440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1052億元,年均增長率為23.6%。2011年,我國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為13479億元,比2010年增長21.96%,2012年文化產業的增速可能進一步下降到20%以下。

其次是發展方式。10多年來,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受到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主要依靠投資推動,而非消費拉動;一些關鍵領域主要依靠財政資金引導,而非活躍的民間投資。在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投資領域逐漸轉向上游原創和下游消費的情況下,機制不合理、效益下降等弊病日益凸顯。

再次是管理模式。中國文化產業脫胎于計劃經濟,長期以來是“分業發展”,實行“行業分層管理”。10多年來,在改革和新技術發展的推動下,行業融合趨勢日益明顯,合并管理日益走向成熟。

發展速度下降可以看作回歸常態,發展方式轉型可以看作走向合理,管理模式轉型則應該視為回應發展需要,建立統一、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市場的重大改革舉措。所有這些因素,構成了中國文化產業走向拐點的圖景。

構成這個圖景的底色是,我國文化市場的產品供給正在從短缺走向過剩。

2003年文化體制改革試點開始的時候,我們曾經做出過一個判斷:中國的文化產業是一個存在“戰略性短缺”的產業。文化產業發展的不足使人民群眾文化消費需求得不到滿足,使新興服務業得不到提升,特別是使我國新興的“生產性服務業”缺少了文化創意設計這一引領性的行業,令“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舉步維艱。

經過10多年發展,中國的文化產業已經在一批政府支持力度大、市場開放度高、新技術進步快、消費活躍的領域,生產出了大量的文化產品,從根本上扭轉了短缺的局面,一些領域甚至出現了“過?!焙汀芭菽爆F象?,F在的問題已經不是盡快增加產量,而是如何提高質量;不是繼續加大投資力度,而是如何活躍居民消費。在政策文件中的用語是,我們已經進入一個該考慮如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文化消費需求的階段。

根據經濟學觀點,短缺經濟和過剩經濟具有不同的發展戰略和政策需求。短缺經濟生產能力過低,需要保護企業,保證供給;過剩經濟生產能力過剩,可以開放競爭,兼并重組,推動企業在市場化資源配置的基礎上做大做強。因此,過剩的出現意味著市場適度寬松局面的出現,也意味著深化改革機會的到來。